【病因病機】感冒,中醫(yī)又稱作“冒風”“冒寒”“傷風”“重傷風”“小傷寒”。是指感受風邪或時行病毒,引起肺胃功能失調(diào),出現(xiàn)鼻塞、流涕、噴嚏、頭痛、惡寒、發(fā)熱、全身不適、脈浮等為臨床表現(xiàn)的一種外感病證。一年四季均可發(fā)病,以冬春季節(jié)為多,與咳嗽的發(fā)生、發(fā)展及慢性咳喘的急性發(fā)作關系密切治療的常用方劑有以下幾種:
方一:
【藥材】荊芥、防風、羌活、獨活、生姜各9克,白芷、柴胡、前胡各12克。
【功效】適用于風寒感冒。
【用法】將全部藥材加水煮30分鐘,待水溫適宜時進行全身泡浴,沐浴的同時可以飲用熱水,加強排汗,還可以不斷吸入蒸汽,加強治療效果。
方二:
【藥材】生姜、大蒜各50克,桂枝、白芍、甘草各25克,杏仁15克,大棗30枚。
【功效】適用于風寒感冒引起的發(fā)熱頭痛、關節(jié)肌肉疼痛、鼻塞流涕、打噴嚏。
【用法】將全部藥材加水煮30分鐘,待水溫適宜時進行全身泡浴,沐浴的同時可以飲用熱水,加強排汗,加強治療效果。
方三:
【藥材】桑葉、金銀花各50克,菊花、薄荷、蘆根、竹葉、牛蒡子、杏仁、柴胡、黃芩、連翹各20克,甘草、桔梗各15克。
【功效】適用于風熱感冒者。
【用法】將全部藥材加水煮30分鐘,待水溫適宜時進行全身泡浴,沐浴的同時可以飲用熱水,加強排汗,加強治療效果。
方四:
【藥材】金銀花、連翹、荊芥、薄荷、牛蒡子、淡豆豉、桔梗、桑葉、菊花、前胡、杏仁、板藍根、甘草各20克。
【功效】清熱解毒。適用于疫毒型感冒。
【用法】將金銀花、連翹、荊芥、薄荷、牛蒡子、淡豆豉、桔梗、桑葉、菊花、前胡、杏仁、板藍根、甘草加水煮,40分鐘后浸泡雙足30~40分鐘。
方五:
【藥材】香薷、蘇葉、厚樸、藿香各12克,羌活、淡豆豉各10克。
【功效】適用于暑濕感冒。
【用法】將全部藥材加水煮30分鐘,待水溫適宜時進行全身泡浴,沐浴的同時可以飲用熱水,促進排汗,還可以不斷吸入蒸汽,加強治療效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