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季陰消陽長,人體陽氣與自然界相應,向上向外流發(fā),各種生理功能逐漸活躍,新陳代謝日趨旺盛。在春天溫暖的氣候里,人的活動量日漸增加,血液循環(huán)因而相應增強,人體的皮膚腠理由致密開始變得疏松,體內的陽氣開始向外宣發(fā),氣血漸漸趨向于體表,脈象也由冬天的沉脈漸漸變成浮或弦,就像大自然的冰凍融化,河道通暢,樹木新生、抽枝發(fā)芽一樣。但是春季氣候多變,氣溫時高時低,暖和時,人體氣血趨于體表,而當天氣寒冷的時候,又流回內臟,春季氣血運行的波動較大,機體要適應由寒轉暖的變化,頻繁地調節(jié),所以,陰陽也就處于不穩(wěn)定的狀態(tài),如果調適不當,是很容易生病的。
另外春季也是一個多風的季節(jié),風對人體所起的作用就是促進散熱,而且風速越大,散熱的作用也就越大,這樣一來人體就會覺得寒冷。這個季節(jié)人最容易得病?!饵S帝內經(jīng)》曾明確指出:“虛邪賊風,避之有時”,意思是,對于能使人致病的風邪要能夠及時地躲避它,這一點在春季尤其重要。原因是,春天是風氣主令,雖然風邪一年四季皆有,但主要以春季為主。地球的表面凹凸不平,冷熱不均,于是便形成了來去匆匆的風,風既是綠色的信使,也是落葉的禍首,歷來它就以溫順和藹、狂暴兇殘兩張臉譜對人類施以福禍。
風邪既可單獨作為致病因子,也常與其他邪氣兼夾為病。因此,風病的病種較多,而且病變復雜,說明了在眾多引起疾病的外感因素中,風邪是主要致病因素。醫(yī)療氣象學告訴我們,在大風呼嘯時,空氣的沖撞摩擦噪聲使人心里感到煩躁不適,特別是有時大風音頻過低,甚至達到“次聲波”的標準??茖W家們已經(jīng)發(fā)現(xiàn)次聲波是殺人的聲波,它能直接影響人體的神經(jīng)中樞系統(tǒng),使人頭痛、惡心、煩躁,甚至致人于死地。此外,猛烈的大風常使空氣中的“維生素”——負氧離子嚴重減少,導致那些對天氣變化敏感的人體內化學過程發(fā)生變化,在血液中開始分泌大量的血清素,讓人感到神經(jīng)緊張,壓抑和疲勞,并會引起一些人的甲狀腺負擔過重。
還有,大風使地表蒸發(fā)強烈,驅走大量的水汽,空氣濕度極大地減少,這會使人口干唇裂、鼻腔點膜變得干燥、彈性減少,容易出現(xiàn)微小的裂口、防病功能隨之降低,使許多病菌乘虛而入,導致呼吸道疾病的發(fā)生,如支氣管炎、流感、肺結核等許多疾病流行。這也往往是“風助病威”的結果。故《黃帝內經(jīng)》里說:“風者,百病之始也”,意思是,許多疾病的發(fā)生,常常與風邪相關連。